- 经验
- 点
- 威望
- 级
- 金钱
- 元
- 魅力
- 点
- 战功
- 次
- 金币
- 个
- 超币
- 枚
|
本帖最后由 生者为过客 于 2021-02-17 17:40 编辑
先进的计算机芯片不仅推动了军事能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这些芯片由复杂的供应链生产,而这些供应链的全球分布和相关能力在各国的分布对未来的技术竞争和国际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然而,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使政策制定变得困难。要避免不可预测的危害,就需要详细了解整个供应链以及该供应链各环节的国家竞争力。
为了帮助决策者了解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我们将这些供应链拆分开来看,并识别出与决策者最相关的特征,因为它们要么提供了技术控制的潜在目标,要么限制了可用的政策。CSET杂志的另一期简报题为“美国《半导体出口到中国:当前的政策和趋势》概述了目前如何对半导体供应链实施出口控制。CSET的配套政策简报题为“确保半导体供应链”和“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的进步”,根据本文的分析提供了政策建议,以维持美国和盟国的优势。
美国及其盟友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领导者,而中国大陆相对落后。美国半导体产业贡献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总价值的39%。美国的盟国和地区——日本、欧洲(特别是荷兰、英国和德国)、中国台湾和韩国——总共贡献了53%。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几乎每个供应链环节上都享有竞争优势。虽然中国大陆的贡献仅为6%,但它正在许多领域迅速发展能力,并可能试图重新配置有利于自己的供应链,从而影响国家和国际安全。
在高层次上,半导体供应链包括研发、生产、生产投入和最终使用的分销。研发支撑着所有的生产及其投入。半导体生产包括三个部分:(1)设计,(2)制造,(3)封测(ATP)。生产依赖于供应链的相关元素:半导体制造设备(SME)、材料(包括形成芯片的“晶片”)、设计软件(称为电子设计自动化,或EDA,软件)和与芯片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称为核心IP)。这一过程中价值最高、技术最复杂的部分是生产的设计和制造环节,以及供应链中的SME部分。虽然是在供应链中占据很小,但EDA和核心IP也很关键,这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而ATP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最低。
美国及其盟友专注于不同的供应链领域。美国在研发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各个领域都拥有强大的能力。然而,它缺乏某些关键子部门的企业,特别是光刻工具(SME中最昂贵和最复杂的形式)和最先进的芯片工厂(特别是为第三方制造芯片的“代工厂”)。韩国几乎参与所有生产步骤,也生产大量的材料和一些半导体设备。台湾在最先进的制造和ATP方面占主导地位,并生产一些材料。相比之下,日本专注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并生产许多较老的技术半导体。同时欧洲(特别是荷兰、英国和德国),专门从事半导体设备(特别是光刻工具)、材料和核心IP。
中国大陆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步,但在另一些领域仍存在困难。中国大陆在封测、组装和封装工具以及原材料方面最强大。在政府的支持下,其在设计和制造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然而,中国在生产投入方面举步维艰:半导体设备、EDA、核心IP和某些用于制造业的材料。
引言与概述
价值5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供应链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之一。单个计算机芯片的生产通常需要1000多个步骤,通过国际边界70次或更多次,才能到达最终客户手中、为了避免不可预测的伤害,政策制定者必须了解各个行业的供应链和国家竞争力。本报告旨在提供这样的评估。虽然它描绘了所有关键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竞争力,但它关注的是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除特别说明外,本报告的数据是截至2019年的数据,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是基于公司总部,而不是运营地点。然而,公司总部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国家的竞争力。例如,许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保留了大量业务。
总体来看,供应链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图1)。
图1:半导体供应链
*注:蓝色:供应链各个环节;紫色:生产的商业模式
研发推动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它包括基础技术的竞争前探索性研究和直接推进半导体技术前沿的竞争研究。
生产需要三个主要步骤:设计、制造、封测(ATP)。这些步骤要么发生在一个单独的公司——销售芯片的集成设备制造商(IDM)——要么发生在单独的公司,没有晶圆厂的公司设计和销售芯片,交给代工公司来做,从外包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公司购买封测服务。生产需要几个其他辅助: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SME)、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核心知识产权(IP)。下面是生产步骤的总结,以及它们如何使用这些辅助部分。
设计包括规范、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以及确认和验证。规范决定了芯片应该如何在使用它的系统中操作。逻辑设计创建一个相互连接的电子元件的原理图模型。物理设计将这个模型转化为电子组件和互连(连接组件的电线)的物理布局。确认和验证确保基于设计的芯片能够按预期运行。EDA是用来设计芯片的软件。
直到20世纪70年代,芯片中几乎没有电子元件,工程师们都是手工绘制设计。今天,芯片包括数十亿相互连接的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元件,芯片设计者使用EDA软件的自动设计工具。核心IP由设计的可重用模块化部分组成,允许设计公司授权并将其纳入设计中。
制造依靠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将设计变成芯片。首先,一个熔炉形成一个硅圆柱体(或其他半导体材料),然后将其切割成圆盘状晶圆片(图2中的第一张图像)。晶圆厂通过两个步骤在这些晶圆片上制造芯片:在硅的材料层中形成晶体管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在硅上面的绝缘层中形成电气设备之间的金属互连。电气设备和互连线一起构成电路。一个芯片可能总共包含几十层。下面是一个如何形成一个单层的例子。
首先,“沉积”工具添加一层材料,将形成一个新的永久层的基础。然后,一种叫做“光蚀刻”的过程在该层中绘制电路图案,首先在沉积的材料上涂上一层“光刻胶”。一个光刻工具让光通过一个“光掩膜”——一个带有电路图案的透明板——把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光罩本身是用光刻工具制作的。)光根据电路图案溶解部分光刻胶。
“蚀刻”工具将光刻胶中新创建的图案雕刻到光刻胶下面的永久层。随后,光刻胶被移除,蚀刻材料从层中清除。(其他时候,不是蚀刻,而是用一种叫做“离子注入”的过程将原子嵌入到层中。)然后,完成的层被压平(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机械压平”),允许添加新的层,然后这个过程又开始。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制程控制”工具检查晶圆及其层,以确保没有错误。
组装、测试和封装开始于切割一个成品晶圆(在制造后以网格模式包含数十个晶圆(图2中的第二个图像))到单独的晶圆。每个芯片都安装在一个有电线的框架上,该框架将芯片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并封装在一个保护外壳中。这将产生一个边缘有金属针的深灰色矩形的最终外观(图2中的第三个图像)。该芯片还将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按照预期运行。ATP还需要各种材料。
上面的描述过度简化了技术流程,但是传达了涉及的高级步骤。实际上,每一个单独的步骤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几个子步骤。而制造过程的原子精度要求洁净室没有可能干扰芯片制造的灰尘颗粒。
最终用途涉及分布集成到芯片的产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通信设备和汽车等。
图2:芯片制造过程
总部位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供应链。表1给出了CSET对每个供应链段半导体价值贡献的估计(紫色部分)。这些值加起来等于100%。各供应链环节的增加值计算见附录A。它还展示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区域市场份额(绿色)。
表1还提供了每个地区对全球供应链的总附加值(蓝色部分)。每个值都是一个地区在所有供应链领域的市场份额的加权平均值。权重是每个部门的增加值加权。由于缺乏数据,表1不包括晶圆以外的fab材料(增加值4.1%)和封装材料(增加值3.5%)。前者通常由晶圆厂购买;后者由ATP设施提供。
因此,非晶圆fab材料和封装材料的价值分别被纳入“fab”和“ATP”中。美国总体上是世界领先的,而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特别是荷兰、英国和德国)在其他先进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公司。
表1:按供应链各部分和公司总部分列的半导体增加值和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CSET计算,财务报表,WSTS, SIA, SEMI, IC Insights, Yole, VLSI研究
*注:色彩强度与值的大小有关。
美国在大多数领域都很强大(表2)。但是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如一些fab工具的生产,如光刻设备和晶圆材料等。美国也缺乏尖端的纯逻辑芯片代工厂。(代工是指为第三方客户生产芯片的工厂,这与总部位于美国的英特尔不同,后者的尖端逻辑芯片厂根据英特尔自己设计的芯片生产芯片。)然而,这些能力都是由美国的盟友主导的。总而言之,美国及其盟友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简而言之,如果加上盟友,表2将变成绿色。
*注:绿色:高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黄色:温和的能力;
橙色:低功能;红色:最低限度或没有能力;粗体:高级类别;
未加粗的:在高级类别内并列在下面的项目。根据作者的分析,如下节所总结的。
中国总体上落后,但在某些领域正在进步(表3)。中国在ATP、组装和封装工具以及原材料方面表现突出。它在设计、制造、CMP工具和一些蚀刻和清洁工具方面有适度和不断增长的能力。中国在其它领域也面临挑战,包括多数半导体设备业。它最大的弱点是EDA,核心IP,一些芯片材料(特别是光刻胶),领先的逻辑芯片能力,和某些SME。这些SME包括光刻工具(最重要的是,极端紫外线扫描仪和氩气氟化物浸泡扫描仪),制程控制工具,测试工具,原子层蚀刻,晶圆和掩模处理工具,先进沉积工具,和一些离子注入器。这些弱点——根据表3,中国的能力较低、最小或根本没有能力——是“瓶颈”。“它们涉及美国及其盟国专门生产的先进芯片生产所必需的产品。
表3:中国供应链各环节的竞争力
*注:绿色:高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黄色:温和的能力;橙色:低功能;红色:最低限度或没有能力;粗体:高级类别;未加粗的:在高级类别内并列在下面的项目。根据作者的分析进行评级,如下节所总结。
以下每一节详细介绍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竞争力(特别是中国),包括研发、生产(设计、制造和ATP)、SME、EDA、核心IP和材料。(本报告没有进一步讨论半导体的分销和最终用途。)虽然可以按顺序阅读下面的章节,但读者可以分别查看每个章节以获得该部分的概述。
在半导体研发方面,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处于决定性的领先地位,并将其输送到所有其他供应链部门。半导体研发工作大部分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
图3按公司总部分列的半导体行业研发情况。从全球来看,半导体行业在2013年至2018年以每年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646亿美元。2019年,美国半导体行业以398亿美元的研发支出遥遥领先,2018年研发支出排名前10位的半导体公司中有5家是美国半导体行业。相比之下,2018年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半导体研发上的支出仅为26亿美元。图3中不包括的国家在半导体行业研发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行业研发主要是私有的,但许多半导体公司与竞争对手合作进行研发。一项针对12家主要半导体公司的调查发现,有近200个研究合作项目。
图3:2018年美国企业引领半导体行业研发
数据来源:SIA,SemiWiki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占半导体销售额的比例最高,为16.4%,中国为8.3%(图4)。
图4:2019年,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于同行
数据来源:SIA
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荷兰当局在半导体研发方面只扮演了次要角色。2019年,美国政府在半导体研发上投入了60亿美元。其中17亿美元直接用于半导体行业,43亿美元用于相关技术领域(如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物理科学)。除了直接的研发资金,许多政府还通过研发税收减免或其他资金来补贴半导体公司——低于市场的融资和资本投资和企业收入的税收减免——企业可以将其转向研发。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每年对半导体行业的补贴约为150亿美元。这些补贴在接受补贴的公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然而,中国的补贴在绝对值上与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府提供的补贴几乎相当,因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比中国的半导体公司产生的收入要多得多。此外,中国的研发税收减免只是其总补贴的一小部分,从绝对值上看,比美国的研发税收减免要小得多。
半导体产品
美国、韩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是半导体设计、制造、装配、测试和封装的重点国家和地区。2019年,半导体拥有4123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数字和内存芯片占了最大的份额(图5)。
图5:2019年半导体市场
来源: WSTS
*注:数字芯片包括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
半导体生产有两种商业模式。在“集成器件制造”(IDM)模型中,同一家公司执行所有生产步骤。在“无晶圆厂+代工”(fabless+foundry)模式中,不同的公司执行不同的步骤。fabless公司设计和销售芯片,但从代工厂购买制造服务,从外包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公司购买组装、测试和封装服务。IDM通常生产内存芯片、模拟芯片、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分立器件(OSD)。这两种模式的公司都会生产逻辑数字芯片。图6和图7显示了按业务模式划分的芯片销售和国家/地区份额。
来源:SIA, IC Insights, Yole, CSET estimates
美国、韩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几乎承担了世界上所有的半导体设计。美国在数字和模拟芯片方面领先,韩国在存储芯片方面领先,欧洲在分立器件方面领先。中国设计了许多数字芯片——尽管大多数芯片无法与最先进的美国芯片竞争——以及一些分立器件,同时也开始设计内存芯片(图8和表4)(市场份额和规模是为半导体销售,其中包括从设计以外的步骤增加的价值。然而,由于同一家公司通常设计和销售一种半导体——即使它经常外包制造和ATP——这些市场份额与设计活动的份额密切相关。)本节重点介绍某些高端数字芯片和最常见的内存芯片。
图8:2019年IC设计市场份额(按照类型和地区划分)
资料来源:SIA、 IC Insights、TrendForce以及财务报表
*注:中国在 CPUs、GPUs和FPGA上的份额很小(<1%)
表4:2019年芯片设计市场情况及中国竞争力
数字芯片
数字芯片对数据(0和1)执行计算以产生输出。它们包括微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图形处理单元(GPU)和其他芯片。世界上大部分数字芯片都是美国设计的,韩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各占一小部分。
中国的设计行业主要由为国防、电信和金融等行业设计数字芯片的无晶圆厂公司组成。华为的子公司海思和清华紫光的子公司紫光展锐主导了中国的无晶圆厂领域。这些公司生产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其他芯片。在全球收入排名前10位的无晶圆厂企业榜单中,海思半导体是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之一。然而,海思和紫光展锐从总部位于英国的Arm公司获得核心IP。
下面将集中讨论四个高价值数字芯片类别:高端CPU、GPU、FPGA和AI ASIC
高端CPU。CPU是占主导地位的通用数字芯片。英特尔和AMD这两家美国公司长期垄断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的CPU市场。中国虽有几家合资企业,但没有一家能与美国公司竞争。龙芯已经开发了一款拥有自主IP的12纳米CPU,客户包括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和中国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中科曙光。中科曙光通过AMD的x86 IP授权来开发自己的CPU,不过这些CPU的能力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还为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开发了“神威”芯片。此外,兆芯正在开发用于台积电16nm节点的x86 CPU。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技术世代;一个新节点(如2020年发布的“5纳米”)的芯片内含的晶体管密度大约是上一代节点(如2018年发布的“7纳米”)的两倍,而且更能耗更低。最后,飞腾基于Arm的超级计算机架构是28纳米CPU。
中国的CPU很少有民用客户,这反映了它们在开放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国大型企业使用的CPU中95%依赖进口。在x86架构的CPU上,中国的表现尤其弱,而美国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个专属的客户群。
独立GPU。GPU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图形处理,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已经成为训练人工智能算法最常用的芯片。美国垄断了GPU的设计市场,包括独立的GPU芯片。英伟达和AMD这两家美国公司主导着独立的GPU市场。总部位于美国的英特尔也在开发一种独立的GPU。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与其他芯片不同,FPGA在部署后可以重新编程,以适应特定的计算,如执行人工智能算法(也称为“推理”)。美国公司几乎占领了整个FPGA设计市场。中国的三家FPGA制造商主要处在非常旧的节点上生产,在40到55纳米之间。一个例外是Efinix开发的10 nm“eFPGA”,这是一种FPGA的精简版,其设计可以整合到其他芯片上。总的来说,中国的FPGA并不具备与美国同行的竞争力。
用于人工智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I ASIC)。AI ASIC通常比GPU和FPGA实现更快的速度和效率,但仅适用于特定的人工智能算法。2017年至2019年,对无晶圆厂企业的风险投资大部分流向了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开发这些芯片,而中国是最先进的,因为ASIC比CPU、GPU和FPGA更容易设计。
然而,很少有高度专业化的ASIC被广泛商业化,因为它们的市场往往太小,无法收回固定的开发成本。中国在人工智能推理专用芯片方面做得最好,尽管中国公司也在开发人工智能训练专用芯片。后者的一个显著例子是华为Ascend 910,它是在台积电的7纳米节点上制造的,与领先厂商竞争。不过,华为的芯片设计是通过Arm IP授权开发。
存储芯片。存储芯片用于存储逻辑设备执行计算的数字数据。DRAM在计算机运行时提供“易失性”的数据存储,但当计算机断电时就会丢失数据。相比之下,NAND闪存是“非易失性”的,永久存储内存。韩国、美国和台湾控制着DRAM设计市场,而韩国、美国和日本控制着NAND闪存市场。
中国也在尝试生产DRAM和NAND芯片。这些芯片占内存芯片市场的98%。虽然中国公司目前只占内存芯片产量的一小部分,但长鑫的产能将占全球DRAM产量的3%,而YMTC(长江存储)将占全球NAND闪存产量的5%。
与数字芯片相比,存储芯片更加商品化,也更容易生产,而且生产商大多通过价格竞争——中国企业在这一策略上很有优势。一个更大的障碍是获得行业领先者的专利许可,中国的存储芯片供应商正在收购这些专利。因此,内存芯片设计不太可能继续成为中国的主要瓶颈。
制造
总部位于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公司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Fab市场份额(图9)和Fab产能(图10和表5)——其中大部分也位于这些国家/地区(图11)。芯片厂有两种商业模式:(1)IDM旗下的芯片厂,根据自己的设计制造芯片;(2)晶圆厂,即独立运营,为第三方客户生产芯片的晶圆厂。中国大陆的产能建设十分强劲,市场份额也颇为乐观,但产量和利用率较低,而且是在较老的节点上。其中许多晶圆厂在政府支持下继续运营,获得的补贴占收入的比例远高于任何领先晶圆厂。外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运营着最先进、最可靠的晶圆厂,创造的收入超过了中国的芯片制造商。
先进的逻辑节点制造能力是中国晶圆厂最大的弱点,尽管中国正试图建设这样的能力。此外,逻辑芯片(如CPU、GPU、FPGA和AI ASIC)对与国家和国际安全相关的应用尤其重要。因此,本节剩下的部分将重点放在逻辑fab产能上。
图9:2019年Fab市场占有率情况(按地区划分)
来源:CSET calculations, IC Insights, SIA, SEMI, WSTS
图10显示了相关产品类别下,不同地区(公司总部所在地)的Fab产能占比。这些类别包括整个半导体、逻辑芯片(包括代工厂和IDM持有的产能)、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分立器件的产能。对逻辑芯片提供了更详细的分解。具体来说,图10包括了IDM和代工厂所持有的逻辑芯片容量,以及45nm节点或以下的逻辑芯片容量(代工厂和IDM所持有的)。
图10:根据Fab产品种类和地区划分下的2020年晶圆厂产能
资料来源:“World Fab Forecast,” SEMI, November 2020 edition
图11展示了按照晶圆厂所在地划分的晶圆产能占比情况,具体分类与图10一样。
图11:2020年晶圆厂产能占比(按照晶圆厂所在地划分)
资料来源:“World Fab Forecast,” SEMI, November 2020 edition
表5:2019年晶圆厂市场情况及中国大陆竞争力
总部位于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公司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逻辑芯片制造能力,而且大部分的逻辑芯片制造能力都在地区所在地。晶圆厂厂控制超过80%的世界的逻辑工厂产能(表5)。三家公司——总部设在美国(英特尔),中国台湾(台积电)和韩国(三星)——工厂控制几乎所有世界上先进的逻辑节点能力(≤10nm),尽管美国的英特尔在以色列和爱尔兰等都有产能建设。
赢家通吃的格局给逻辑代工行业的后继竞争对手带来了挑战。市场领先者台积电占有全球逻辑代工市场54%的份额,在领先的逻辑代工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现在,它生产最先进的5纳米节点芯片,每个晶圆的收入快速增长,而其他运营晶圆的芯片制造商——包括美国的GlobalFoundries、中国台湾的联华电子和中国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的收入都在下降。
三星也在引进5纳米逻辑芯片的生产能力,而英特尔正在生产10纳米逻辑芯片,其规格可与台积电的7纳米节点芯片竞争。美国拥有强大的能力,尽管其由GlobalFoundries持有的最先进的逻辑芯片厂只有12纳米。总部位于美国的英特尔仍计划推出7纳米节点芯片,其规格可与台积电的5纳米节点芯片竞争,但英特尔落后了,计划在2022年或2023年初推出。
由于先进的生产能力极低且质量低下,中国代工厂面临吸引外国无晶圆厂客户的困难。中芯国际已达到14纳米,但每月产能仅为6,000片晶圆(占全球≤16纳米逻辑晶圆厂产能的0.2%),计划增加到35,000(1%)。中国芯片制造商华虹也在尝试开发14 nm产能。为了与台积电竞争,中国代工厂商必须克服专有技术的不足,并依靠补贴来投资领先的产能—成本从一个节点迅速上升到另一个节点。如果实施的话,美国、日本和荷兰未来对中小企业和原材料的出口管制可能会阻止中国的代工厂建设先进的产能。荷兰目前禁止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这已经阻碍了它建设超过7纳米的能力。
ATP的组装、测试和封装有两种商业模式:(1)作为内部的ATP服务,由集成设备制造商(IDM)和制造后的代工厂执行;(2)外包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公司,为第三方客户提供ATP服务。ATP是劳动密集型的,比设计和制造的价值低,并且在这两个部分不发展技能。因此,企业历来都在发展中国家设立ATP设施。
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和韩国的公司是ATP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图12和表6)。中国大陆受益于外包,发展了强大的ATP产业——其OSAT产业是仅次于中国台湾的世界第二大产业。此外,非中国的IDM在中国保留了许多ATP设施。虽然在中国排名前三的ATP公司都是中国的OSAT,但其余的前10名都是非中国的IDM(6家美国公司)。因此,ATP可以说是美国供应链的一个弱点。
总的来说,世界上22%的ATP设施在中国。虽然ATP的历史价值很低,但封装越来越成为芯片性能的瓶颈。逻辑电路中晶体管的密度和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密度继续呈指数级增长,但是逻辑电路和存储器之间互连的密度(由封装控制)增长速度慢得多,这导致了芯片之间的通信瓶颈。此外,逻辑和内存密度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为高级封装提供了相对更多的创新机会。
图12:按公司总部分列的国家市场份额
来源:Yole、SIA、SEMI、IC Insights、WSTS、CSET计算
表6:ATP市场与中国竞争力
半导体制造设备
美国、日本和荷兰主导着中小企业的生产,是中国芯片供应链中最严重的瓶颈。有几十个类别的中小企业(图13和14显示2019年中小企业市场规模和各部门国家份额)。“服务”包括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支援服务,以协助中小型企业的成立、故障排除及维修。大多数SME用于制造芯片或芯片输入。这些工具包括晶圆制造、晶圆和光掩模处理、晶圆标记、离子注入、光刻、沉积、蚀刻、清洁、化学机械平面化和过程控制。专门的工具也用于装配、测试和封装。
除了组装和封装工具,中国在所有主要细分市场都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中国最关键的瓶颈是光刻工具——特别是极紫外(EUV)光刻和深紫外(DUV)光刻,但也包括压印光刻、电子束光刻、激光光刻、抗蚀剂加工设备以及掩模检查和修复工具。
其他工具也是阻塞点,特别是那些用于高级离子注入、原子层蚀刻、高级化学气相沉积、晶圆和掩模处理、晶圆和掩模检查,以及测试高级逻辑芯片的工具。CSET的相关政策简报题为《确保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和《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的进展》,对影响中小企业的出口控制和其他政策提出了建议,这些政策可能会减缓中国在中小企业和领先芯片制造能力国产化方面的发展。
图13:2019年中小企业市场分类
来源:VLSI研究
图14:2019年按公司总部划分的中小企业国家份额
来源:VLSI研究 |
|